官方热线:028-61998484     官方传真:028-61998486     大赛邮箱:info@abbs.com 
韩文强 2015-09-21 稿源:abbs建筑论坛




个人简历:

韩文强,出生于辽宁大连,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室内教研室讲师。于2010年创立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 STUDIO),任主持建筑师,结合教学研究展开多样的创作和实践。主要作品包括北京四合院住宅改造、荣宝斋商店、文化艺术空间等。
建筑营工作室入选美国权威媒体《建筑实录》评选的2015全球十佳“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2015AD100中国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精英。作品曾获美国“《室内设计》杂志2015年度最佳设计作品奖”,“2015亚太室内设计大奖(APIDA)” 休闲及娱乐空间金奖、用餐空间金奖、居住空间银奖,“2015CIDA中国室内设计大奖”居住空间奖,“2015金堂奖” 年度休闲娱乐空间设计大奖和年度展示空间设计大奖, “2015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年度商业空间设计大奖”等。作品曾参与2015韩国光州设计双年展,2015“10×100”UED十年百名建筑师展等。多个作品曾被国内外知名杂志和媒体广为报道。



作品介绍:


项目名称:胡同茶舍——曲廊院

项目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项目设计: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STUDIO)

项目主设计师:韩文强

参与人员:丛晓、赵阳

设计时间:2013.06—2014.03

施工时间:2014.03—2015.01

建成时间:2015.01

项目面积:450平方米
项目摄影:王宁


项目背景:项目位于北京旧城胡同街区内,用地是一个占地面积约450平米的“L”型小院。院内包含5座旧房子和几处彩钢板的临建。院子原本是某企业会所,后因经营不善而荒废。在搁置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小院现在即将被改造为茶舍,以供人饮茶阅读为主,也可以接待部分散客就餐。

设计理念:

1.修复旧的。整 理和分析现存旧建筑是设计的开始。北侧正房相对完整,从木结构和灰砖尺寸上判断,应该至少是清代遗存;东西厢房木结构已基本腐坏,用砖墙承重,应该是七八 十年代后期改建的;南房木结构是老的,屋顶结构是用旧建筑拆下来的木头后期修缮的,墙面与瓦顶都由前任业主改造过。根据房屋的年代和使用价值,设计采取选 择性的修复方式:北房以保持历史原貌为主,仅对破损严重的地方做局部修补,替换残缺的砖块;南方局部翻新,拆除外墙和屋顶装饰,恢复到民居的基本样式;东 西厢房翻建,拆除后按照传统建造工艺恢复成木结构坡屋顶建筑;拆除所有临建房,还原院与房的肌理关系。

2.植入新的。旧 有的建筑格局难以满足当代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新的建筑必须能够完全封闭以抵御外部的寒冷。为此,我把建筑中的流线视觉化,转化为“廊”的形式,在旧有建筑 的屋檐下加入一个扁平的“曲廊”将分散的建筑合为一体,创造新旧交替、内外穿越的环境感受。在传统建筑中,廊是一种半内半外的空间形式,它的曲折多变、高 低错落,大大增加了游园的乐趣。犹如树枝分岔的曲廊从室外伸展到旧建筑内部,模糊了院与房的边界,改变院子呆板狭窄的印象。轻盈、透明、纯白的廊空间与厚 重、沧桑、灰暗的旧建筑形成气质上的反差,新的更新、老的更老,拉开时间上的层叠,新与旧相互产生对话。曲廊在原有院子中划分了三个错落的弧形小院,使每 一个茶室有独立的室外景致,在公共和私密之间产生过渡。曲廊的玻璃幕墙好似一个悬浮地面之上的弧形屏幕,将竹林景观和旧建筑形式投射到茶室之中,新与旧的 影像相互叠加。曲廊同时具有旧建筑的结构作用,廊的钢结构梁柱替换了局部旧建筑中腐朽的木材,使新与旧“长”在了一起。

项目意义:旧 城既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又包含着复杂的现实生活。历史建筑只有在不断地被使用中才能保持活力,而使用方式又反过来又不断改变建筑。当代旧城民居改造需 要在历史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灵活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演化出丰富的现实环境。因此新生活和新业态恰好是一种催化剂,让改造梳理历史的层 级,激发使用的乐趣。






























项目名称:荣宝斋咖啡书屋

项目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

项目设计: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STUDIO)

项目主设计师:韩文强

参与人员:杨滨林、黄涛、李云涛

设计时间:2015.01—2015.02

施工时间:2015.03—2015.06

建成时间:2015.06

项目面积:293平方米
项目摄影:王宁


项 目位于京城知名的琉璃厂古文化街街口,原本是一家经营中国书画出版物与古籍图书的书店。店面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政府统一兴建的钢混仿古建筑,总面积约 300平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以往书店的单一模式已经无法吸引读者,如何对传统书店进行升级,是每一个书店经营者考虑的难题。荣宝 斋咖啡书屋就是尝试将书屋与咖啡厅进行业态混合,以复合的经营模式和多样的体验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伴随着一杯浓香的咖啡,让人与人、人与书、人与自然 交流对话,营造慢节奏的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
为了改变传统书店粗重、刻板的形象,新的设计利用通透、轻盈的铁制书架整合功能、交通、设备与照明,并将绿色植物置入其中,使得新的内部空间界面更加连续 开放和富于生机。基于建筑原有的柱网,室内呈现出环状的空间结构:中央区域为岛式空间,周边为铁制书架墙体。首层中心岛做为收银台及咖啡操作台;二层由调 光玻璃围合成一个发光的盒子作为会议室。调光玻璃可改变内外的透明状态,让会议室使用更加灵活。中心岛通过软膜天花形成均匀的整体照明,宛如室内的灯笼, 而咖啡座则围绕中心散布于周边。
铁制书架采用1cm*1cm的实心铁条作为竖向支撑,1cm*30cm的铁板作为层板,利用激光切割裁切掉每层立柱的切口,之后由下至上依次焊接完成。穿 插于铁质书架之间的植物既能让读者感受到自然,同时可以有效调节室内微气候。植物盒底部安装LED灯带,可为阅读提供间接照明。室内植物主要选择喜阴的蕨 类植物,高处的植物盒里布置了攀缘灌木。而香草类的薄荷,碰碰香等小型植物则放置在窗前及咖啡桌上。咖啡书屋将成为人们在琉璃厂逛街购物之余一处新的休闲 之所。安坐其间,咖啡、书籍、植物与人共处,室内弱化成一个环境背景,成为激发人的体验和感受的场所。




























项目名称:新旧穿越——淄博齐长城美术馆

项目地址:山东省,淄博市

项目设计: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STUDIO)

项目主设计师:韩文强

参与人员:丛晓、黄涛

设计时间:2014.08—2014.10

施工时间:2014.11—2015.01

建成时间:2015.01

项目面积:3795平方米
项目摄影:王宁


项目背景:距 离山东淄博火车站不远,在闹市的繁华背后隐藏着一片破旧的工业厂房。厂房始建于1943年,前身是山东新华制药厂的机械车间,为当时国家的特大型项目。随 着城市化的进程,制药厂整体搬迁至新区,机械设备被尽数拆走,只留下这些巨大空旷的车间。荒废多年之后,如今这些厂房的命运迎来了新的转机。凭借大跨度的 空间结构和朴拙原始的材料质感,这里成为艺术家们的向往之地,由此引发了一次从工业遗迹变身为当代艺术馆的改造过程。改造区域大约是一个占地面积约 3800平米规整的矩形,散布着3个厂房和大小不等的多处仓库。由于厂房地下设有人防设施,室内外地面均为混凝土,所以场地内鲜有树木。
设计理念:基 于原厂房分散、封闭的外部环境特征,设计着力于建筑内外转换和场地关系的“关节”处理,加强艺术活动的公共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促进人与艺术环境的互动, 使废旧厂房重现活力。一条透明的游廊重新整合原有场地的空间秩序,穿梭于旧厂房内外之间,改变旧建筑封闭、刻板的印象,新与旧产生有趣的对话。玻璃廊道的 曲折界定了多功能的公共活动,包括书店、茶室、艺术家工作室、研讨室等,也使得一系列艺术馆的日常活动成为艺术展示的一部分。由镀膜玻璃和灰色花纹钢板构 成的廊空间悬浮于室内外地面之上,勾勒出水平连续的内外中介空间。随着游人的参观活动,视觉场景不断变换,镜像、映像、虚像反复交替。厂房内部最大化的保 存工业遗迹的特征,适当添加人工照明和活动展墙,保持原始空间的灵活性。室外场地以干铺和浆砌鹅卵石板来塑造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背景,局部覆土种植竹林,使 内外环境交相辉映。       
项目意义: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扩张带来了诸多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对于被人 遗忘的老旧建筑,也许除了拆除,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发掘和呈现其对城市的现实意义。而艺术恰好可以成为改变现实问题的一种力量。当代的艺术空间不仅是艺术 品展示载体,更应该是包含居民多种公共活动与日常生活的丰富的场所。让城市更“好用”,让艺术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