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热线:028-61998484     官方传真:028-61998486     大赛邮箱:info@abbs.com 
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工程设计 2014-11-11 稿源:abbs建筑论坛



由建筑新传媒联合会主办,并联合ABBS建筑网、建筑微信平台、建筑微博平台、建筑微猎头移动支持、一行文化共同举办的首届建筑新传媒奖将于8月正式启动,本次大奖将重点突现新媒体的力量,传播极致优秀的建筑作品给国内的设计同仁,以期共同推进国内建筑设计的发展。在本次大奖中我们将利用全媒体、多渠道进行传播,并特别开设了“独立设计师”奖项,以表彰在设计领域不断前行的独立设计师。

本次大奖于2014年8月启动,分为"作品申报—作品展播—作品评选—公布结果及颁奖"四个阶段。首届建筑新传媒奖设立了多个奖项,对优秀建筑作品及优秀设计师进行特别嘉奖。欢迎各设计单位、业主及设计师访问ABBS建筑网,索取申报表格进行申报,组委会将第一时间安排优秀作品的全媒体免费展播。

联系电话:028-61998484
官方传真:028-61998486
指定邮箱:info@abbs.com

官方网址:http://jianzhu.abbs.com.cn/newMedia/

———————————————————————————————————————————————————————————————



项目名称: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工程设计
项目地址:中国广东东莞
项目业主:中国科学院东莞分院
项目设计:深圳市博纳思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主设计师:谢咏松
参与人员:顾平、林正光、麦文通、刘耘、曾辉
设计时间:2014.02
施工时间:2014.05
建成时间:2015.12
承建单位:中鑫建设集团
项目面积:总建筑面积:75958.538㎡ 
规划总用地面积:37500.005㎡
室内设计:深圳市博纳思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摄影:深圳市博纳思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东莞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确立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作为“巨无霸”式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项目的落地,必将为东莞新一轮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她是东莞新一轮经济腾飞的风向标,也是国内信息产业“政产学研用”紧密融合机制的一面旗帜和一个里程碑。

本案以“灯塔”为立意,力图通过隐寓的建筑学语言表达“伫立在松山湖的灯塔传播魅力、见证辉煌”,作为地标式建筑暗喻松山湖---中国力量的标本,在实施自主“云计算”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中国云”的大背景下,光芒四射,耀眼夺目。









项目背景
东莞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制造业名城, 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二位、地级市第一位。进入新世纪, 东莞致力于发展模式创新,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松山湖高新区因此顺势而生。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 松山湖按照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科学发展示范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快速推进各项事业,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 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逐步发挥出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 已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高水平崛起的强大引擎。






项目概况
中国科学院云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简称“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型院地合作机构,汇聚了云计算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科研设备和网络等核心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中科院云计算研发、创新与运营基地。

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建设主要方向是:搭建云计算产业技术平台,研发产业共性技术,组建产业链,提供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中心将按照“需求牵引、创新驱动、联合合作、扎实推进”的原则,遵循“立足东莞、辐射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方针,通过产业前沿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探索特色鲜明、有核心竞争力的云计算商业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符合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把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建设成为我国云计算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新产业育成基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用地分析
宏观:
项目用地位于松山湖西北部,是沿兴园路进入规划片区的重要门户,规划在此布置高强度的研发服务功能,以富有时代特色的高层办公建筑构筑地标形象。
微观:
优势:处在石大路与莞深高速交汇处附近,交通便捷。宗地周边视线开阔,景观良好。
制约因素:
1.宗地所在的区域与道路有近6.4米高差,如何综合考虑整体规划,使之相协调。
2.原有规划设计要点中高层建筑安排在宗地东南角,对街区公共空间压力过大,且无法展示其完整形象。
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是本方案切入所在。





区域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创新科技园A01-5-3宗地块,位于石大路与兴园路交汇处,四至---研发中1路、兴园路、西区1路、园区内路围至。是沿兴园路进入规划片区的重要门户。离管委会3.7公里。离莞深高速入口1公里。周边条件目前比较开阔,无其他建筑,交通较便利。地块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总用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一期建设用地56.25亩,总建筑面积76000平方米,为科研办公用地。 



体量与布局
任何建筑的整体体量都是遵从基地制约因素的有效回应。出于对景观、朝向以及区域空间的综合考虑,我们将IDC机房安排在西侧角,延续总体规划对街道界面控制的同时使区域内核心公共空间尺度更加宜人,出口安排在西区一号路上,即相对独立又与主楼联系方便。主楼以及会议中心安排至东南角,使之作为地标建筑脱颖而出,广场入口安排在研发中一路上,方便交通出入,主楼呈东南布局,在保证充足阳光的同时也能享受公共空间的景色,主楼更能饱览松山湖核心区的湖光山色。













总图规划
根据东莞松山湖中心区西北片区城市设计A01地块建设用地分图图则可知,一期用地与二期之间地块定义为公共开放空间 ;此28222.78㎡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东西走向绿洲,将用地一分为二,使用不方便,也不切合实际;标注性建筑太靠近道路,有压迫感;

调整后的设计在研发中一路一侧后退80米,将园区内景观相连,形成与城市共融的景观带,也为标志性建筑留出足够的观瞻面;调整后的规划用地更加紧凑,使用更合理。 



功能分析
通过整合与分离,使各种功能板块在建筑形体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地下室以停车、设备用房以及人防设施为主;
总部及各分中心办公区首层安排大堂接待、展厅、大堂吧等,并与400人报告厅相连;首层安排中型会议室9间以及辅助功能用房。首层结合园区内院安排健身、员工餐厅、厨房等,并设有餐厅包房区。
二层安排1000人多功能厅,配有前厅、接待厅、同声传译室、多媒体视听室等相关的辅助功能空间以及配套的办公用房。
塔楼3至24层为分中心办公用房;其中理事会与中心领导办公区安排在顶上几层,含会议室、接待室、休息室、独立卫生间;并结合松山湖优美的景观资源设置观光中庭,在满足层间联系的同时提供观景交流的场所。
屋顶设置5米见方的遥控直升机平台,以满足中心的功能需求。





IDC机房区
首层结合办公入口安排:接待前台、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通往机房区的电梯厅设有:缓冲区、更衣间等;并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A级标准设计中控区、服务器区、通信接入区、UPS室、消防区域、电力区域等相关功能房;

东西两个交通厅用一条长廊相连,在不影响机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平时即是联系的通道又为领导、客户或媒体提供一条参观走廊。在办公区的西北侧沿保留水体设有通往车库、食堂、健身中心的便捷通道。

办公区围绕小中庭设两层,良好的通风采光为绿色节能提供可能。三层以上为机房区。



 



立面造型

灯塔:作为海上航标的一种,建于航道关键部位附近的一种塔状发光航标;在这里我们将它提炼、升华。喻意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将是东莞乃至珠三角新一轮经济腾飞的风向标与灯塔。

立面造型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快的国产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Tianhe-2、Milkyway-2)。作为国家战略“中国云”组成部分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挺拔与阳刚之美溢于言表;

演绎新的宏伟性:由于本案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建筑必然要与周边建筑群相协调,不宜出现怪异的建筑形态。以合乎城市原生状态的建筑群体代替挑衅性、分离性的摩天大楼,同样也可创造一种新的宏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