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戊己庚楼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为民国金陵大学建筑群的一部分,如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戊己庚楼在建筑形式以中国北方官式建筑为基调,卷棚式屋顶,筒瓦屋面,外墙为青砖清水墙;建造方式则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砖木结构相结合。戊己庚楼作为南京大学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历经百年沧桑,为南京大学的象征和历代南大学子们的永恒记忆。
从内廊式宿舍到开敞式办公
戊己庚楼在金陵大学时期为内廊式学生宿舍,建国后简单装修为南京大学外文学院办公楼。新的使用功能要求戊己庚辛楼能够适应当代办公建筑对开敞式空间的需求,戊己庚楼原有空间模式已不再适用。
得益于在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造技术,原有分割空间的隔墙为非承重的木隔墙。改造过程当中,部分木隔墙被拆除,形成开敞式办公(或研究室)空间;原有作为储藏空间的阁楼的吊顶也被拆除,形成开敞式展览和会议空间。改造后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通风,采光均有所改善。
时间的痕迹融入新空间
经过了百年的岁月,戊己庚楼几经更迭,每代人均对它适当装修,以便使用。最近的一次装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了那个年代鲜明的印记,如水磨石的地面、木楼梯扶手、木窗套等。为了保留年代的记忆,我们做到了以最少的设计操作,去保留那些时间的痕迹,并发掘戊己庚楼本身的结构美学(如清水砖墙肌理和木屋架),使它们成为新空间的主要特质。
原建筑内的混凝土柱子、公共空间(原有内廊和楼梯间)的水磨石地面、木窗套均维持其最原始的面貌,成为开敞空间的主要表达元素。清水砖墙、混凝土梁和露明的混凝土楼板仅赋薄层白色涂料并保留原有肌理形成以白色基调为主的整体空间氛围。木窗套内再衬上黑色窗框的提拉窗,加强建筑的热工性能的同时,也强调了原有木质的老窗框,形成框景。
楼梯间保留水磨石地面以及木质栏杆,侧墙利用原有装修拆下的木条板,经打磨处理后二次利用,赋以薄层白色涂料,保留拼接留下的横向条纹肌理,通过透视效果指向尽头不施任何处理的清水老砖墙以及墙上的木质老窗。
顶层阁楼被拆除了原有的吊顶,隐藏背后的木屋架结构经简单清洗裸露在外,通过巧妙的灯光设计,在四周木格栅与木纹色地面的映衬下呈现出视觉的震撼力。
保留的原有元素,承载着时间的痕迹,通过设计的操作得以强化,以此融入新空间,成为新空间的焦点,如开敞式办公(或研究室)空间对内廊的柱子和水磨石地面,通过顶部密集的白色格栅得以强化;楼梯间的清水老砖墙和木窗,通过白色木条板拼缝肌理得以强化;阁楼开敞式展览和会议空间被裸露的木屋架,通过两侧的原木格栅得以强化。
时空融合的当代呈现
现代建筑强调空间,而戊己庚楼作为古典建筑,完美的立面形式已成为南京大学的象征乃至南京的一张名片。改造在强调空间设计的同时,将戊己庚楼的时间特性融合其中,使其空间能够与古典的立面形式以对立统一的方式融汇于当代,散发出新的活力,并向外辐射自身的理念。